为切实筑牢药品安全防线,提升宣传覆盖面与实效性,义乌市立足本地“外向型经济集聚、商贸场景多元、中外人口交融”的核心特色,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局限,以“多语种破壁垒、专业化建机制、场景化强渗透”为创新路径,推动药品安全知识从“单向传播”转向“精准触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用药安全防护网络,有效提升了国内外群众药品安全意识,推动形成社会共治良好格局。
一、聚焦“无国界”传播,多语种科普破解外向型城市宣传痛点。针对义乌外商、外籍常住人口超10万的特点,重点解决“语言不通导致知识传递断层”的问题,制作中、英、韩三语种宣传物料,以“图文对照+风险点加粗标注”形式,详解药品真伪鉴别等内容,覆盖“采购商—外籍居民—外贸从业者”三类群体;在国际商贸城、涉外社区等重点区域设置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药品安全宣传咨询台,发放多语言宣传资料,现场讲解药品真假鉴别、防范假药等知识,累计服务中外人士超670 人次。
二、构建“专业化”队伍,“义药安”宣讲团夯实长效科普基础。突破“单次活动式宣传”瓶颈,首创兼具“专业性+本土化”的宣传团队,组建“义药安”药品安全社会宣传团,广泛吸纳行业专家、执业药师等具备专业背景的社会热心人士加入,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并制定《宣传服务公约》,明确“进社区、进企业”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创新“宣传+调研”双职能,宣讲团在开展知识普及的同时,同步收集群众反映的“过期药品处置”“药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形成民生诉求台账并推动解决问题,搭建“监管部门— 群众”的双向沟通桥梁。
三、深耕“场景化”渗透,精准匹配义乌商贸与民生特色场景。围绕义乌“商贸地标多、民生场景活”的特点,打造“5大特色宣传场景”,实现“哪里有需求,宣传到哪里”。国际商贸城“摆摊服务”,在一区、五区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设点,结合外商采购需求,重点讲解“药品真伪辨别”“常见用药误区”等,发放多语种手册600余份;三挺路夜市“互动体验”,采用“漫画版用药手册+知识竞答”形式,吸引市民与游客参与,热门话题聚焦“儿童与成人药品剂量区分”“老人慢性病用药漏服处理”,现场参与人数超730人;科普基地“实操教学”:联动鸿语AG真人娱乐娱乐科普基地(9月4日开放)、三溪堂省级药品科普基地(9月5日活动),开展“家庭药箱搭配实操”“真假野山参实物对比”“秋季养生代茶饮制作”等体验式活动,市民可亲手操作“失效血糖仪检测”“过期药品分类回收”,累计接待群众 520 余人;校园“家校联动”,走进稠城一小、尚阳小学、状元里等学校,开设“药品安全小课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科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区别”“儿童化妆品选购要点”等知识,指导学生识别药品包装关键标识。通过发放《安全用药指南》,鼓励学生担任“家庭用药宣传员”,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传播效果,累计覆盖师生超1530 人;企业“法规宣讲”:针对义乌药品零售企业、AG真人娱乐娱乐经营单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最新修订内容及“三小”整治、“清源”行动等专项行动要求,开展“合规经营警示教育会”,重点讲解“处方药凭处方销售”“进货查验记录保存”等监管要求,覆盖企业1180 家,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打印 关闭 |